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如何学好翻译 怎样处理各种学习

作者:(http://www.hq0451.cn/) 2017/3/10 8:50:26 点击:
  郑海凌在其专著《文学翻译学》里指出:文学翻译是艺术化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性的审美的把握,是用另一种文学言语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性,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启示、感动和美的享受。他把艺术性定位为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把原作的艺术形象作为文学翻译的首要方针。在我国翻译界一向都存在料学派”和艺术派”之分。主张翻译是科学的,通常是从言语学的视点来研讨翻译。那么如何学好翻译呢?实际上,文学翻译不是单纯的科学,也不或许只讲艺术,文学翻译的本质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正一同。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自古以来的翻译战略可以分红归化和异化两大类。异化法以源语文明为归宿,译者向作者接近,选用相应于原文所运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法以目的语文明为归宿,译者向目的语接近,选用目的语读者所习气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我国的文学翻译研讨,正本早就讨论到这两种翻译方法,仅仅所用称谓有所不一样。
  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了译事三难”一一信、达、雅。信,就是恳求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让人能懂,表达通畅;雅,就是言语要美。这成为20世纪前期我国文学翻译研讨的一个中心议题。林语堂提出了翻译的三大标准:忠实,通畅,审美。与信达雅”一脉相承,没有什么新意。在翻译过程中,重达”和雅”,就会倾向于使译文向译入语接近,所以遵循归化说”重信”,则为遵循异化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则是极尽归化”之能事,他不只用地道的古汉语来翻译,而且边译边议。
  20世纪50年代,傅雷在高老头》译本序中提出了神似说”:‘以作用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一同,他又说: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就彻底可以不论,在最大极限内我们是要坚持原文句法的。”翻译家萧乾早年也指出:文件翻译和文学翻译是两码事,前者不容许任何活络,而后者神似比形似更可取。”
  20世纪60年代,钱中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化境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成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为语文习气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留原语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后来有人又提出了信达切'信达优”。切合实际谓切”,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谓优”。本质上,信达切”是形似论”的延伸,都归于异化说”,都恳求译文尽量保留原文的特性,向原文文明接近。信达优”是神似说”的翻开,都接近于归化说”。
  20世纪80年代,许渊冲提出了优势竞赛论”。他认为,翻译是两种言语乃至是两种文明之间的竞赛,看那种文字能非常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主张译者应尽量体现译语优势,即尽量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以便使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1989年,辜正坤宣告论文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破除翻译标准一元论观念,主张翻译标准多元化、系统化和互补性。认为,不一样的翻译标准代表了译作价值的各个方面,每个标准体现自个功用的一同,也就是在和一切的标准相得益彰,起着补偿别的标准缺陷的作用。
  2001年孙致礼在我国翻译》杂志上宣告文章,认为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百多年里我国的文学翻译是归化占主导方位的,改革开放往后译者的意识形态和我国文学里占分配方位的诗学”的改动是文学翻译战略从归化到异化翻开的首要本源。他提出在实在不能异化时就不要勉为其难,主张或许时尽量异化,必要时虽然归化”。蔡平则主张翻译应以归化为主,一同他又指出:正本归化和异化并不是相互架空的对抗性概念,而是相互补偿,相得益彰的翻译战略和方法。”